2014年3月24日至3月28日, 上海展望发展学院院长严凯携公共管理中心主任孙蕾和研发中心主任张忠于一行三人前往广西百色进行调研和回访。
今年,展望发展学院承接了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和国家人社部的多个培训项目。为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为了整合更多的资源为广西百色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次行程安排了深入广西百色田阳县、德保县、那坡县和靖西县的考察和调研,参观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工业综合园区、口岸边贸经济、文化旅游产业等,对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院到广西百色地区进行调研和回访 我院到广西百色地区进行调研和回访]()
![我院到广西百色地区进行调研和回访 我院到广西百色地区进行调研和回访]()
![我院到广西百色地区进行调研和回访 我院到广西百色地区进行调研和回访]()
![我院到广西百色地区进行调研和回访 我院到广西百色地区进行调研和回访]()
田阳县位于广西西部,右江河谷盆地中部,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52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人口35万,有壮、汉、瑶等12个民族,壮族人口占89.7%。田阳是壮民族的发祥地,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田阳。2013年,田阳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工业兴县、农业强县、文化名县、和谐田阳”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大工业、大农业、大城建、大交通、大旅游、大物流、大扶贫、大文化”建设,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在田阳县考察期间,严院长认真听取了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对田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介绍,并对田阳县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严院长指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育,展望学院作为“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西部地区管理人才创新培训工程’上海展望培训基地”在西部地区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双方应加强合作,共同为田阳县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德保县地处桂西南,全县辖12个乡(镇) 185个村(社区)委会,全县面积2575平方公里,人口36万,聚居壮汉瑶等9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8%。近年来,德保努力打造以铝业为主的产业基地,2005、2006年连续两年进入“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2008年荣获“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2009年荣获西部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2010年荣获“中国十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县”称号,全县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调研组在德保县期间,重点对足荣农豆村林下养鸡基地、德保县工业集中区铝业产业基地、都安乡水果产业基地及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都安窑庄进行了考察,同时还对德保县人才培养的重点领域、内容及形式需求进行了深入的调研。2013年德保县选派了50余名干部到上海展望发展学院学习,取得了圆满成功,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
那坡县地处桂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拥有207公里长的边境线,是广西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县份。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推进的关键年,也是那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那坡在资源开发、重大项目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兴边富民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旅游、边贸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助推那坡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在机遇面前,那坡县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完善人才发展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人才总量小、年龄结构老化、结构不合理、高层次、高学历的人才稀缺、卫生、教育领域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那坡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在了解了那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才发展实际之后,严院长表示,一定会尽全力协助那坡搞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展望学院在西部人才培训方面的优势,为那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靖西县地处中越边境,南与越南高平茶岭、重庆两县山水相连,边境线长152.5公里,总面积332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291个行政村,总人口65万,是百色市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广西八个边境县(市)中人口最多的县份,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是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县。近十年来,靖西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农业、旅游、口岸商贸等经济,加快城镇化步伐,综合实力从百色市下游跃升至全市前列。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03.11亿元,总量排全百色市第三位;工业总产值183.08亿元,总量排全市第二位;实现工业增加值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8.23亿元;财政收入11.856亿元,总量排全市第三位,全区第十二位;利用外资121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2亿元。靖西县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人才培训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今后,展望学院将继续发挥平台和资源优势,为那坡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提供支持和服务。
这次西部之行得到了当地县委办和组织部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内容很丰富,收获也很多。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深入认识为学院培训项目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对于未来人才培训的创新也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