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有关媒体以“习近平‘点赞’过的干部”为题,报道了被习近平总书记公开称赞表扬过的干部,这其中就有我院特聘教授——原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教授的身影。顾教授如今依然活跃在学院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年近七十,仍热情四溢,用认真敬业的态度和勇挑社会责任的精神为西部服务,而这样默默无闻的大爱,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展望学员,也受到了习总书记的褒扬。
如果没有总书记的点赞,可能我们并不认识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群体;如果没有媒体的追踪报道,我们也无从知晓他们。是的,这些群体不是所谓的名人,他们只是在各自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但也正是他们身上有被总书记称为“既有老黄牛的品格,又有千里马的气势,既是一个有胆有识的战略家,又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这样的品质,他们的平凡成了不平凡,普通成了不普通。
水滴石穿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对于此类干部,如原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习近平就赞为“省级农民”。
报道中提到,从顾益康教授的经历来看,在浙江农村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历程中,几乎每一项政策后面几乎都有他的身影。他的观点往往影响着改革的方向,最后成为历史的选择。2000年,顾益康提出把减免农业税费作为普惠性的扶贫政策建议,并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张德江进言。面对上级有关部门的阻力,他进言称:“严格地说,所有的改革都是对旧体制、旧政策、旧法规的突破,在一定时间上都是违法的……不冲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政策法规,叫什么改革?”“老顾说得有道理!”时任省委书记的张德江称许道,“免除数千年的皇粮国税,让农民享受实惠,这是真正的执政为民!”(具体见《廉政瞭望》杂志2014年第7期)
对展望计划西部人才工程,顾主任非常支持,他每请必到。近年来,顾教授在展望学院发展的各个环节诸如干部培训、课题研发、项目支持都给予了极大支持。在他的课上,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他必呼吁重视“三农”。不仅如此,他对学员们说:“我要把有关农民的几大难题提出来,把不平讲出来。希望各位地方领导也多多为‘三农’呼吁,尤其作为人大代表的在提议案时,多多考虑农民的利益。”他笑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我要为‘三农’问题造革命的舆论。”与农民亲如兄弟的顾教授深情地说:“我们愧对农民,愧对那些打下江山的人民。我们欠了农民很多的情、很多的债,现在是到了还情、还债的时候了!”
正是一批像顾教授身上这种“水滴石穿”的坚持,三农事业的发展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和长远的推动,也才能蓬勃向前,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滴水见大海
顾益康教授身上所体现的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也正是展望计划300位特聘教授身上所共有的特征。他们承载着服务西部的大任,承载着展望计划的未来,这也是展望学院的使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作为全国性公益推促与人才服务项目的“展望计划”才能为西部的发展贡献一波又一波的力量,为西部地区做越来越多的实事。
展望发展学院只是一个小机构,十几年来默默无闻专心为西部培养人才,以“传播成功经验、更新思想观念、培育友谊亲和、促进共同发展”为使命,以“公益示范、政府支持、民间驱动、社会参与”为机构运作方式,迄今已培训了四百多期,近3万名学员,遍及我国26个省(区)近1000个县(市)56个民族。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西部人民并未忘记,国家也并未忘记,这种“小机构、大服务、宽领域、大交流”的发展模式得到了人民日报的肯定。
2010年7月6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十周年总结表彰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授予展望学院“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奖。这个奖项既是对学院多年来始终坚守西部人才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展望学院特聘教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精神的肯定。他们的价值是不能简单用物质来衡量的,西部的真正崛起在于人才的崛起,在人才崛起的背后正是因为他们的大力支持才让理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展望计划、展望学院走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在西部发展壮大的知名公益品牌,正是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始终坚持“为西部人才开发提供一流的公益性智力服务”,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也正是有了一大批无私奉献的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知识分子,有了他们作为展望特聘教授的存在,展望计划这艘航船才能勇往直前的航行在为西部地区服务的大海上,才能为西部地区的真正发展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