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位彭阳学员来上海参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上海展望公益促进中心联合举办的“乡镇领导新农村建设综合服务能力专题培训”。半个月的长三角之行,彭阳县乡镇领导感受到了信息知识的汇聚、观念的冲击、心灵的震撼。
在上海展望基地,以充分的准备欢迎彭阳学员——食、宿、行事无巨细周全考虑,选择对西部农村有感情、对新农村建设高度认知的专家、教授师资力量,根据彭阳学员的特点,精心安排理论课和考察点,总之,在上海这块繁华陌生的土地上,质朴的彭阳学员找到 “家”一般的感觉。
考察中有关上海南汇青扁豆合作社的一组数据让彭阳学员既感慨又兴奋——占地面积7500亩,种植面积达17000亩,签约农户4000多户,现有社员4000多人,科技人员6名,从业人员300余名,带动周边6个镇、近1000名青扁豆种植户。合作社实现每亩产值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
“红刚青扁豆合作社”给学员们印象最深,这种农户“抱团闯市场”的做法让学员们眼前一亮,因为它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整合了农业资源,激活了一个产业,实现了农民增收。
红刚青扁豆合作社的运作模式,让设施农业发展得较好的红河乡和白阳镇很受启发。在他们看来,这套做法简单易学便于复制。红河是彭阳县的农业大乡,近年来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红河辣椒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机制不健全,能人不能,市场竞争力不强,打出了牌子而没打出效益。群众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产业发展“后继乏人”。在家务农者大多数四五十岁,受到年龄、知识能力的限制,先进技术难以有效推广。农村青年大多外出务工,不愿回乡从事农业生产。红河农业服务中心的惠浩剑觉得,红河辣椒要学习红刚青扁豆合作社“共同利用、共同发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大局意识。转变青年的创业观念,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吸引力,营造企业家创大业,能人创新业,农户创家业,干部创事业的氛围。
“生态”也拉近了彭阳与临安的距离,在这个话题上两地有太多共同探讨的问题。彭阳县地处黄土高原中部沟壑区,属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彭阳历届县委、政府以“生态立县”,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目标,彭阳因此成为宁厦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县。
同样搞生态,白沙村人有先天的优势,他们更侧重微观环境的纵向建设,而彭阳因气候的原因有些先天不足,但是在宏观生态的治理上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彭阳也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生态建设“诀窍”,山头绿化遵循山顶种沙棘,山腰种柠条,山底种杏树的原则,每年春秋两季,在乡道、村道、队道、庄头便道栽植张河柳等抗旱树种,并且每年都要补栽。正像一位女乡长所说的,“能够望到满眼的绿,也就是彭阳人走向富裕之时”。
答辩时,孟塬乡余在德、红河乡刘世峰、白阳镇王天奇、新集乡王继讲等分别代表各自所在乡镇的小组发言,另外,交岔乡海啸主动要求发言。虽然是讲各自乡镇的基本情况、谈学习体会,陈述工作思路,但是这不同于在各自的乡镇召开工作会议,也不同于向县领导汇报情况,倒好像是学生应对一场措手不及的考试,有些紧张,有点忐忑不安。尽管学员们彭阳“口音”太重,应答问题还不是那么流利、到位,但专家们耐心倾听,精心点拔,在了解情况的同时,提供建议、启发思路,让学员有茅塞顿开之感。草庙乡冯天生说,“这种考试第一次遇到,要答好真不容易,气氛有点紧张,但个人收获却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