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心 News
News 公益中心
31 - 07 2014

“新农民、新主体、新希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
浏览次数: 2771

【编者按】2014年7月30日,由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主办、上海展望承办、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资助、浙江湖州市农办、湖州农民学院、浙江中国农民发展中心协办的《新农民、新主体、新希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讨会》在湖州市农民学院举行。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所原所长张晓山、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农民发展中心主任顾益康、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秘书长汪文斌、副秘书长陈志朝、上海展望执行院长严凯、湖州市政协副主席、农民学院院长沈琪芳等湖州市有关领导以及来自湖州市农业合作社优秀带头人和春雨工程第六期专题研修学员共计60余人。

 研讨会上,张晓山教授、顾益康主任及汪文斌秘书长分别作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任务、政策和机遇》、《新农业、新农民、新希望》、《社会组织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路径选择》主题演讲。演讲结束后,来自湖州市农业合作社的优秀带头人与来自四川省江油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之间就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对现代农业的未来充满了新希望,达成了共识。未来建设新农村、新农业不再是一直“6038”部队,而是一支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的、年龄机构合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现代农业必将成为一份体面而崇高的职业。

    近日,《光明网》以“未来中国,谁来种地?——探访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班”为题报道了这次研讨会的盛况,现全文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未来中国,谁来种地? —— 探访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班

   (光明网记者 李平沙)

    黑白相间的格子衬衫,运动大短裤,带着黑框眼镜,手拿iPad四处拍照。陈泊西在一群中年学员当中格外显眼。如果不是胸前挂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学员证,记者很难将这位89年出生的年轻人与职业农民联系起来。这位活力四射的小伙子看起来更像是做技术的IT精英。

    面对记者的疑问,小陈嘿嘿笑道,“2011年我从川大毕业后就开始养猪,现在的养殖场有3000多个平方,年产值近200万。我已经当职业农民三年多了,很认同这个身份。”

    职业农民,这个称谓在近几年逐渐进入公众视野。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言,将“农民”从身份称谓转变成职业称谓,这是一件历史性的工作。

    改变传统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仅仅是其中之一。要成为真正的职业农民,究竟需要哪些综合素质?现今中国谁可以称得上职业农民?未来哪些群体可担起责任?新型职业农民该如何来培育?

    或许,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获得清晰答案。但对于“陈泊西“们而言,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能与著名农业专家、政府官员、东部同行们齐聚一堂,探讨发现代农业的发展,沟通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一场别开生面的“江湖”论道 ——

    现代农民怎么“种地“?

    “来自四川江油、浙江湖州的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给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信心,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这次我们江油和湖州,也是一次’江湖’农业论道“操着浓重的江浙口音,浙江省政府参事、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顾益康高声说道。

    这位被习总书记亲切的称为“省级农民”的三农专家,此次作为培训项目顾问,全程参与本次活动。

    在被他戏称为“江湖”对决的研讨会上,顾益康一针见血指出传统农业转型的“关键”,“如何让传统农民转型成现代农民,怎么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更体面的职业,核心在于人。农民强农业才会强。”

    那么,如何成为现代农民?如何让农业有奔头?专家高屋建瓴,从理论上把握问题的要领。但谈及转型实践中的真实感受,这些来自田间地头农民兄弟们则更有发言权。

    “做农民我现在最大的感受是,农村不缺人才,农村不缺资源,农村不缺土地,但是农村就缺的就是懂经营的做生意的人,就是没有好的农民。”来自浙江湖州的“湖羊大王”项继忠感慨道。

    项继忠经营的湖羊专业合作社专门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湖羊养殖。他自称自己的羊就是湖羊中的苹果5S,十分紧俏,质量得到保证,价格很好,因此利润就高。“好东西一定要卖出好价格,不然做一辈子农民都做不出头的。”项继忠说。

    做一个现代职业农民,一定学会经营管理。项继忠的观点得到在场农民兄弟的一致赞同。来自四川江油的“黑毛猪大王”邓勇则更加具体阐述了如何有效的经营管理。

    “当初,我们从传统养殖到外种猪养殖,再到后来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再到后来我们养殖黑毛猪,做出了“黑溜宝”这个品牌,品牌和标准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目前,邓勇的合作社已经拥有33000多会员。社员入社以后由合作社提供饲养的投入,技术指导和管理培训,最后再按照标准统一收购,价格比市价高3块钱。据他介绍,每个社员能够保证他们养的每一头猪可以赚400块钱。

    “但社员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标准去做,我们“黑溜宝”制定的标准就是350天的猪少一天都不行,必须是350天。目前我们的黑溜宝定价已经到35元,到明年的6月,定价就在40元以上。”邓勇特别强调标准和品牌的重要性。

    “说穿了,老百姓愿意跟着你干,就是看你能不能给他们制定出一个标准,如果你没有要求很标准,合作社农民就没有方向。所以说,我们不仅要学会技术,还要学会管理。”

    而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农民代表,陈泊西对邓勇的观点持保留意见。在他看来,在互联网时代搞好现代农业,最关键还在于信息搜集能力,其次才是经营管理。

    “我接受过高等教育,优势在于上手特别快。做任何一个项目就会各个方面去了解信息。有些传统养殖户上网不会微信,实际上每天可能有二三十群发过来各种消息,根本不愁销售渠道。但如果你对信息不敏感,就会被淘汰。”

    不过,小陈坦言,他这个“标新立异”的观点在培训班里很难得到赞同,“大概我们这代创业者与他们(传统农民企业家)还是存在观念上差异。实际上技术方面很好突破,关键要弄清楚商业模式。尽可能降低成本,不仅是生产成本还有沟通成本。”

    目前,陈泊西在四川江油的养殖场占地60多亩,拥有十分先进自动化设备。他雇佣了一个研究生和其他两个工人,加上他自己仅四个劳动力就将猪场完全运营起来。

    “我现在要逐渐从经营管理当中抽出身来,尽可能多搜集信息,打开思路做更多的项目。”谈及未来,小陈充满了信心。

    一个“悖论”引发的思考——

    未来谁来“种地“?

    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标准化的品牌生产,信息互通有无……研讨会上,新农民除了畅谈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还提出当下面临的问题。

    江油市大康镇星火村村主任李文菊表达自己的困惑,“现在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员增加,在家务农的年轻人很少,基本上都是50、60后,我们缺乏我们缺乏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希望国家能有政策让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选择务农,选择留在农村。”

    为解答此困惑,参加研讨会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先提出了一个“悖论”。

    据数据显示,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占全部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的75.9%,30岁以下的80、90后务农劳动力仅占务农劳动力总数的11.0%。务农劳动力平均年龄接近50岁,部分地区甚至达到55岁以上;妇女约占63%左右。

    也就是说,当今中国似乎没有青壮劳动力愿意种地,从事农业的主要是妇女、小孩和老人(“386199部队”)。种地的不是人才,人才不来种地,已经形成大家的普遍共识。

    然而,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粮食总产连续10年增长,粮食单产和人均占有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一方面是人才不来种地,一方面是农业取得较大成就,这个“悖论”说明了什么?

    “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当今农业经营主体的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张晓山教授分析道。

    而研讨会上的这些“主角们”正是当今农业经营新主体的典型代表。

    张晓山教授指出,从变动趋势看,在兼业农户和小规模农户大量存在的同时,种田能手、专业农户等正在兴起壮大。所谓的经营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化的农业,这些领头人,都是职业农民。

    而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秘书长汪文斌则从更接地气的视角来看待职业农民的构成。他认为,当今农村存在守业农民、游业农民、专业农民、创业农民、产业农民和承业农民。

    “我们先要搞清我们的职业农民现在是谁,将来是什么,哪些人承担重要责任,哪些人才刚刚开始,而哪些人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搞清楚这样三个方面人的特性,才能决定以后我们职业农民的教育。”汪文斌说。

    社会和政府的的不同“尝试“——

    新型农民如何培育?

    理清楚未来谁来“种地”,摆在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让一部分有文化、有知识、年富力强的人愿意种地?怎么让这部分人会种地,懂得怎么种地?从而让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对此,张晓山教授提出了自己的两点看法,一是要让更少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能使用更多的农业资源,他们生产的剩余才能更多,收入才能增加。 二是提高农业劳动经营者的素质,尤其是他们运用技术成果和经营管理知识的能力还欠缺。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培训。

    此次“春雨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正是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育一次尝试。

    据承办活动的上海展望院长严凯介绍,活动共吸引来自四川江油地区四十多名职业农民。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学员们通过课堂讲座、参观考察、同⾏行交流、研讨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研修和学习。

    “我们希望他们通过此次培训可以拓展视野、转变观念,对比借鉴东部地区的先⾏行先试经验,培育互联⽹网经济下的市场意识,拓宽抱团合作发展思路,挖掘自身优势。”严凯说。

    “通过这几天参观学习,我可以实地了解这边企业的发展水平状况和理念,确实感到东部的农民比我们那边的农民观念要先进,另外当地政府确实也踏踏实实为农民办事,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陈泊西对记者说。

    令小陈感触颇深正是浙江湖州成立“农民学院”。上述“湖羊大王”项继忠正是农民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我在农民学院学习三年时间里,学院经常组织学员到外地参观交流,去年还特别荣幸到浙江大学读了一个礼拜,特别有幸听了十二个博士生导师给我们上了六节课。“项继忠向记者介绍。

    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信息,干一行必须懂一行。不但要成为专家,还要成为行家,这是项继忠从事农业以来最深的感触。

    的确,成为合格的职业农民并不容易。

    张晓山教授给我们算了一笔账,除了生产者之外,他必须是经营决策者,也是投资者,还是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承担者。因此,除了劳动报酬外,职业农民还应该得到他们作为经营决策者、投资者、风险承担者的收入(回报),职业农民收入应该高于他们外出打工的收入2-3倍以上。

    要留住人才,壮大职业农民的队伍,就需要创造政策环境让他们能在农业中发展致富。这是张晓山教授在研讨会上反复强调一个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现有培育体系的创新,要打破现有既得利益的藩篱,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包括社会资源,要真正高效,真正把钱花到刀刃上。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真正符合他们的需求,使他们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获得与其各类要素投入相对称的合理的报酬,使他们能安心在农业中发展和致富。“张晓山在主题演讲中最后说。

    短时间的培训研修班,长时期系统学习的“农民学院“,这是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对培育新型农民进行的不同的尝试。

    这个尝试无疑得到学员们的认同,“我们更需要有这么一个平台,整合我们新农民的资源,这个资源是很庞大的。我在这里再呼吁一下,新农民培训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最贴心的帮助。”邓勇在发言中说。

    对于这些已经上道的职业农民来说,这样的培训才只是个开始。

    未来中国,谁来继续种地?怎么种好地?则需要他们用自己的实践给出答案,也为后来人作出榜样。

“新农民、新主体、新希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研讨会进行中

“新农民、新主体、新希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汪文斌秘书长代表主办方致感谢辞

“新农民、新主体、新希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张晓山教授作主题演讲

“新农民、新主体、新希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农民发展中心主任顾益康教授作主题演讲

“新农民、新主体、新希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秘书长汪文斌在作主题演讲

“新农民、新主体、新希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湖州市政协副主席、农民学院院长沈琪芳介绍湖州市情况

“新农民、新主体、新希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研讨会由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副秘书长陈志朝主持

“新农民、新主体、新希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我院“双新计划”学员四川“黑毛猪”大王四川江油永顺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邓勇介绍公司情况

“新农民、新主体、新希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我院学员江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李文菊介绍情况

“新农民、新主体、新希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湖州湖羊合作社社长项继忠介绍合作社情况

“新农民、新主体、新希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湖州金农以色列合作方“职业农民”代表Nir tahan介绍以色列农业特色

 



News / 相关新闻 More
2015 - 05 - 29
点击次数: 2277
2015年5月28日,全国最大规模的儿童安全公益项目“伊利方舟”首次走进“百湖之县”——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以“防溺水”和“校园足球活动意外伤害防护”为主要内容,在阳新县木港镇枣园小学、龙港镇列宁小学举办了“扬伊利方舟帆,圆安全幸福梦”主题培训,并赠送了球衣、安全小黄帽、安全手册、安全笔记本、安全读本等儿童安全物资。本次活动是伊利方舟2015全国儿童安全行校园儿童安全培训的第一站,也是2015年“防溺水”主题安全教育活动的第一站。黄石市阳新县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百湖之县”,受“三山六水一分田”地理环境影响,孩子们日常生活、学习、成长的环境,离水更近。“防溺水”教育也成为全县所有校园儿童安全教育格外需要重视的内容之一。目前,全国已经进入夏令时,儿童防溺水问题也是广大学校和家长高度关注的热点。伊利方舟首次到访阳新,通过事先组织学生实地寻找上学路上溺水安全隐患、水中闭气、防溺水知识绘画、情景...
2015 - 04 - 22
点击次数: 2344
4月13日至18日,由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创设主办、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上海展望发展学院承办的“方舟工程”第四期西部地区小学校长校园安全专题培训班在上海成功举办。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秘书长汪文斌、上海展望发展学院院长严凯出席启动仪式。这是该项目连续第4年组织校园教育工作者赴上海参观学校交流,来自陕西、湖北、内蒙古、贵州、重庆、云南、四川等中西部地区的50余名校园安全教育工作者,齐聚上海,全面拉开伊利方舟2015校园儿童安全公益活动的序幕。本次培训继续聚焦校园儿童安全,通过伊利方舟公益平台,带领中西部偏远地区校园安全教育的骨干力量“走出来”,参加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机制研讨、安全特色校考察、安全教育课观摩等系列活动;同时结合东西部地区差异,针对交通安全、防溺水、防拐、性别教育、儿童心理健康等内容展开专题教学交流,并共同因地制宜设计符合各地实情的校园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方案。考...
2015 - 04 - 08
点击次数: 2332
2015年4月20日至24日,由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内蒙古伊利集团、上海展望发展进修学院组织的“伊利方舟”赴日考察代表团,在日本长崎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交流。在5天的行程中,考察团先后拜会了中国驻日本长崎总领事馆邓伟总领事、长崎市教育委员会教育长马场丰子女士和有关课室负责人,考察了日本长崎市立上长崎小学、长崎市立野母崎小中一贯制学校,参访了原爆资料馆、科技馆,参观了交通公园、和平公园。考察团重点就学校安全工作、学校特色建设、校长选聘、教师轮岗、教育面临的问题等作了深入地交流。虽然考察时间短暂,无法对长崎市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但学校的文化风景、校长的教育智慧、师生的礼仪学养都令考察团成员收获满满。A.两场拜会活动1、4月21日上午,拜访中国驻日本长崎总领事馆邓伟总领事。邓伟总领事向考察团成员介绍了长崎与中国的友好交往历史、长崎的中国文化元素、总领事馆的基本情况、日本教育的突出...
2015 - 03 - 27
点击次数: 2380
由刘德华主演的防拐题材电影《失孤》于近日温暖上映。各大电影网站瞬间被“Duang ”的刷屏。“有一种打动人的力量”、“太真实了”……直指人心的评论为这部电影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然而,现实生活中,频发的儿童被拐事故是否也能有所转变?3月21日,国内目前最大规模的儿童安全公益项目伊利方舟工程,结合电影《失孤》呈现的“打拐”题材为现场教学案例,在北京组织了全国首场儿童安全主题观影交流活动,除了父母和孩子,《失孤》电影演员刘雅瑟和众多专家也来到了现场,和孩子一起观影、互动学习防走失和防拐技能。据了解,此次活动是伊利方舟2015年的首场安全培训,也是国内首个将电影和儿童安全教育直接关联的公益活动,标志着伊利方舟2015全国儿童安全行正式起航。和以往安全培训不同,此次活动是伊利方舟探索儿童安全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培训的又一创新之举。一位妈妈针对专家提出的儿童安全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活动现场,面对“如果...
地址: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盛荣路188弄5号楼205室
电话:021-58790796
邮箱 PDI@chinaprospect.cn
展望计划办公室
地址: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盛荣路188弄5号楼205室
犀牛云提供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