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
2002
-
07
-
22
点击次数:
9983
□本报记者 赵川东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一批中青年干部,最近首次会聚上海、香港,经过19天的学习、考察和交流,拓展眼界,增长知识,转变观念,更增进了与沪港两地各界的相互了解和民族情谊。这是一次难得的民族干部的大聚会:他们分别来自中国56个民族,均为少数民族地区中青年领导干部,这些各民族的优秀代表,会聚沪、港两地,认真取经,潜心“充电”,同时展示了良好的整体素质,受到沪港有关各方的好评。5月8日至26日,由国家民委、国家外国专家局、全国展望计划办公室共同策划组织的“全国民族干部综合经济管理研讨班”在上海、香港两地举行。据悉,这是我国首次汇集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参加跨境培训。日前,记者采访了培训团团长、国家民委人事司助理巡视员张湘冀。跨境培训 形式新颖谈起不久前结束的研讨班活动,张湘冀仍沉浸在兴奋的回忆中。她说,举办此次研讨班,旨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努力培养“学习型、创造型、实干型”的民族干部,促进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及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这是全国所有56个民族的干部首次集中参加跨境培训,由于创意新颖、意义重大而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尤其是上海、香港两地的积极支持,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和香港行政与公务员研修基金对这项活动给予大力资助。她介绍,全国17个省、自治区、市认真推荐、选派了代表56个民族的61名学员,他们大部分是处级党政领导干部,其中司局级干部2人,女干部14人;学员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年龄44岁。“学员中许多人是第一次到沪港学习考察,大家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充分准备,认真研讨,学风踏实,展现了当代民族干部的风采。”5月9日至18日,研讨班首先在上海浦东新区党校开课。在上海期间,研讨班邀请当地大学教授、政府官员、企业经理等,以经济管理为主线,开设了《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WTO与服...